楼主: 888888

[执业药师考证] 2017-2018最新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视频教程百度网盘下载

9656
回复
63248
查看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874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2-12-8 19: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170809105533.png (239.67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2017-8-9 10:55 上传












常用单味中药——第一章 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主具发散解表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本类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症。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

  按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常将本类药物分为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两类。

  使用发汗力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多选题考点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发散,微苦略降,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入肺与膀胱经,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喘咳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
  【配伍】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发汗解表;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表、助阳通脉。两药相合,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麻黄配苦杏仁:麻黄辛温宣散,功善宣肺平喘、发表散寒;苦杏仁苦温润降,功善平喘止咳,略兼宣肺。两药相合,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宜。

  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功善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石膏辛甘性寒,功能清热泻火、除烦解肌。两药相合,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或研末敷。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小儿、年老体弱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服。

  【药理】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兴奋中枢等作用。了解
  桂枝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虚有汗,风寒表实无汗。

  (2)风寒湿痹,经寒血滞之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癥瘕。

  (3)胸痹作痛,阳虚心悸。

  (4)虚寒腹痛。

  (5)阳虚水肿,痰饮证。
  紫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

  (2)脾胃气滞证。

  (3)气滞胎动证。

  (4)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
  生姜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

  (2)胃寒呕吐。

  (3)风寒客肺的咳嗽。

  (4)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荆芥

  【功效】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2)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4)(荆芥炭)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等证。
  防风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3)破伤风,小儿惊风。
  羌活

  【性能特点】本品辛温苦燥,升浮发散,主入膀胱经,兼入肾经,药力较强。作用偏上偏表,主散肌表游风及寒湿而通利关节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表证夹湿,风寒头痛。

  (2)风寒湿痹。
  细辛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

  (1)风寒表证(尤宜鼻塞、头痛、肢体疼痛较甚者),阳虚外感。

  (2)鼻渊头痛。

  (3)头风头痛,牙痛,风寒湿痹痛。

  (4)寒饮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汤剂,1~3g;粉末,0.5~1g。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调涂。亦可煎汤含漱。

[h3] 本资源来源于 网络 付费网站 付费收集而来, 随时收集更新资源 本站专注搜集和分享各种付费网站资源,感谢您的信任 资源下载地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开通VIP无需回帖直接下载VIP通道
本站所有资源都来源于网络收集,网友提供或者交换而来!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即刻删除!




上一篇:2017-2018最新执业药师《法规》视频教程百度网盘下载
下一篇:[执业药师考证] 2017-2018最新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视频教程百度网盘下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QQ
微信扫一扫
自助开通会员后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