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党建半年总结 今年1-6月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结合县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12345”的总体思路,立足乡情,认真分析发展形势,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抓好 年目标任务和各项工作的落实。今年上半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完成5295万元,人均g 元,其中第一产业 万元,占总产值的 %,第二产业 万元,占总产值的 %,第三产业 万元,占总产值的 %;工业增加值 万元,工业企业利润 万元,工业企业增长户数1个;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实现劳务收入 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 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于后: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大春生产及管理工作。我乡平均海拔在700米以上,季节比平坝迟半个月以上,目前为止,大秧基本实现了满插满灌,大春管理防病治虫已全面展开,玉米、红苕秧等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二)特色产业发展。一是发展烟叶生产面积1500亩,预计产量达50万斤;西瓜种植面积达300亩,预计产量达30万公斤;水果种植面积达400亩,预计产量达35万公斤。二是积极发展生猪、肉牛、山羊等草食牲畜养殖大户,加大养殖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成立开江志翔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带动全乡畜禽产业快速发展。 (三)狂防和动物春防工作。一是健全机构。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派出所长为副组长,畜牧站工作同志为成员的灭犬领导小组,下设3个灭犬队,每个队各负责3个行政村的灭犬防疫工作;二是强化宣传。采取张贴狂犬病防治通告,发放宣传资料等宣传形式,宣传、讲解狂犬病防疫的有关知识,鼓励犬主积极防疫、主动灭犬。三是狠抓落实。组织乡村干部深入养犬户进行免疫和捕杀。到目前为止,全乡已捕杀犬只244条,免疫118条。猪、牛、羊和鸡、鸭、鹅等家禽家畜春季免疫工作全面完成;猪蓝儿病防治成效显著,做到了万无一失。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一是主抓路网及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新修马黄沟村水泥公路3.6公里,交易山村水泥路2.8公里,泥碎公路4公里,维修梅灵路5.3公里,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和广电通讯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落后的基础状况。继续抓好社道公路的新建延伸。二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群众筹资投劳,维修好病险山坪塘5口、水渠清淤4.8千米、自来水管网1800米等基础设施。使旱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切实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三是发展沼气建设。今年,县委、县政府下达我乡沼气建设任务260口,通过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到目前已落实80口,还剩180口,预计年底完成任务。 (五)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乡成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副职领导任副组长,抽调三分之一的机关干部职工为成员,实行全年主抓此项工作。同时将场镇五条街道和周围五个村责任任务分解到每位领导头上,实行领导包街包村,乡村干部包社包户。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专栏、传单、标语、开院坝会等形式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与农户签门前五包责任书4000份,与村签责任书10份,印制标语40多幅。三是加大投入。乡政府不惜财力,新购置扫帚30把、垃圾车2台、斗车3台、垃圾桶100余个、筐蒌近100个,建垃圾池15个、中转站1个、垃圾处理场1个,聘请专职保洁员5名、环卫工人5名,卫生监督员5名、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清运垃圾1000余方,清除死角100余个,整治散放点10余个。同时,新购植1000余棵风景树用于场镇绿化建设,实行政府栽植,居民户管护,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四是狠整狠治场镇卫生。乡党委、政府采取“七个”狠抓措施(即狠抓组织宣传、狠抓清运垃圾、狠抓乱贴“牛皮癣”、狠抓乱摆摊位、狠抓乱停、乱搭、乱靠、狠抓乱堆乱码、狠抓绿化建设)整治场镇卫生、秩序,乡镇面貌焕然一新。 (四)农民就医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逐步扩面,参合率达98%,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12998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历年负债重,遗留问题多。乡村两级历欠债务多达520多万元,其中个人欠款达150万元(党委政府曾承诺每年至少偿还10%),还有80万元没有被锁定上级认可的债务之中,严重影响一方社会稳定。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梅家十年九灾,洪灾、雹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9.5”、“7.8”、“8.29”、“6.18”洪灾以及“5.12”地震等损毁,致使八成以上的山坪塘无法蓄水、六成以上的水渠无法引水,抗灾能力较差;村社公路占线长、损毁严重,需避让搬迁户较多,群众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三是集镇没有硬化。场镇有3条街道,全长1.3公里,是附近4个乡镇近8万群众的集贸中心,不仅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也严重制约着一方经济的发展。据初步测算,硬化街道约需资金120万元,除去场镇居民、单位集资,尚差资金90万元; 四是城镇低保享受对象少。我乡城镇低保应该享受对象较多,实际享受对象太少,没有达到应保尽保。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压力大。我乡农村公路基础差、占线长、受益人口少、人均负担重,加之我乡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700元以上,群众承受能力较差。 六是环境整治资金缺口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大我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美化环境,提高场区及各村队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场实际,制定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办法》,层层落实责任,每月评比。通过工作整治开展,完成村庄道路绿化1600米,道路沙石化8公里,拆除57户违规建筑,其中住房6栋、围墙5000多米,打通村庄道路10条,红砖砌墙1600米;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文化广场进行改扩建,硬化地面1500平方米,绿化1200平方米,通过部门包村单位协调一套价值1.3万元户外健身器材,丰富了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通过整治,场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乱堆乱放、乱搭乱占的现象得到整治;对按照场里规划要求新建砖墙的,每米给予补助100块砖。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进行清渠、清垃圾、修树、打树田、修排水沟等工作,使场区的面貌得到了改善;投入12万元解决牧业二队多年来行路难问题,新修道路8公里,修路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拉砂子,挖路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金。 (二)为顺利完成亚麻种植任务,党委出台了亚麻种植优惠政策,党委成员分片包村,机关干部党员、村队党员干部下队入户宣传和落实亚麻种植面积,每人联系包户完成50亩—100亩亚麻种植面积。亚麻种植每亩场里补贴20元。亚麻种植所需籽种、农药、复合肥全部赊销。保障亚麻优先供水。在亚麻销售时,为协调与亚麻公司的关系,避免给农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场安排一名领导在亚麻厂具体负责联系销售亚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蔬菜大棚建设所需的水泥杆全部由机关干部负责打制,并出台了每座大棚场里补助1000元的优惠政策,从而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共建造拱棚41座,针对大棚西瓜上市遇到销售难的问题,场党委积极帮助大棚户联系销售商、销售点,极大方便了大棚种植户。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今年场党委大力推广打瓜膜下滴灌和膜下沟灌等技术,通过积极宣传动员,推广打瓜膜下滴灌2104亩;由于高压滴灌一次性投入高,部分村民无力一次性投入,我场推广膜下沟灌打瓜种植1300亩,并为他们担保从厂家赊销沟灌打瓜机械10台,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三)党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对牧场重大工程、土地发包等事项采取召开管委扩大会议,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商讨,举办招标竞标会,提高了群众对党委、管委的信任度,增加了场机关办事透明度,办事民主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场党委组织全场中层以上干部带感情、带热情、带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几年来,通过各种措施解决关系群众生产发展、生活环境的实际问题。比如牧业队贷款难的问题,场里早动手、早安排,积极与金融部门联系,通过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牧民的资金困难,改变了前几年农牧民发展生产缺少资金的局面。针对农业生产中,农户长期采用地膜种植,遗留在耕地中的残膜不能及时回收,对农业生产后续环节带来影响,影响了作物生长,降低粮食的产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白色污染。为了及时消除这种污染,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耕地的优良性,场党委出台残膜回收工作制度,为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三队群众反映吃水难问题,场党委高度重视,共协调投入50万元资金,在农三队修建一座水塔,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彻底改变了农三队多年来吃河坝水的落后状况。xx年为了保证恰合吉牧场场区300多户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水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经牧场党委积极争取,恰合吉牧场防病改水工程于6月5日启动。为了顺利开展此项工程,场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宣传防病改水的意义,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此项工程是牧场自建场以来最大、最深得民意的民心工程,为不耽误群众生产,采取以资代劳的形式,共计20余万元,由场雇佣车辆开挖,所有资金实行单独核算,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农区(包括牧业三队定居点)群众已经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过去场区群众出行困难,遇到融雪季节和下雨,路难走时常困绕着群众生活,今年党委下大力气对场区进行了规划和整治,疏通道路10条,沙石硬化6.4公里,沥青摊铺1.6公里,铺设道路排水防渗渠3.2公里,修桥8座,埋设涵管160米,多年来群众最关注吃水、出行难问题,在党委的努力下得到解决。 按照地委及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牧民定居工作精神,为彻底改变牧民以往游牧转场的落后生产方式,提高牧业抗灾能力,xx年选择规划了距离场区和定居饲料地相对较近,且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便利的定居点,由场里统一规划,并由场机关干部党员及村队干部负责定居牧民的饲草料播种工作,从而解决了转场牧民的后顾之忧;xx年继续加大牧民定居工程力度按照“先定居、后规范;先种植、后盖房;先定畜、后定人”的原则,结合实际,发动牧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就地取材建设新居,自建家园,通过牧民自己动手建设和国家政策扶持,来弥补定居因经济条件差、缺少资金和贷款的不足,同时积极开展“一帮一” 活动,即一名机关、站所、村队干部帮扶1-2户牧民,帮助牧民解决定居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目前我场80%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其中牧业三队已实现100%定居。 (五)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三队党支部根据本村经济发展现实,制定了“因地制宜,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路,强化对职工劳务创收工作的组织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将职工逐步从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鼓励富余劳动力从事劳务创收,自xx年以来,涌现出以哈族妇女巴合提为代表的务工小组5个,全村90%的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参与到劳务输出,全村人均收入的40%来自于劳务输出,在巴合提的带动下,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务输出。全村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00人以上,劳务收入1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三、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 1、 场党委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执行,贯穿整个工作的主线,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专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各党委成员长年和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生活一起,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身体力行“xxxx”重要思想,为农牧民解决生产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为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我场党委将“四个长效机制”融入到今年各项工作当中,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就落实文件而落实文件的现象,今年制定出台的《塔城市恰合吉牧场xx年新农村建设综合考核责任书》、《塔城市恰合吉牧场机关工作效绩考核办法》、《恰合吉牧场村队干部管理办法》、《恰合吉牧场xx年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恰合吉牧场xx年党建考核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不但注重对现有各项制度的梳理归纳和充实完善,还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新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等一批制度,填补了制度建设的空白,使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3、 实施“光明工程”加大民主监督制度。 实施“光明工程”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场党委要求全场财务、政务工作全部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通过对涉及农牧民利益的水费、提留、土地面积、义务工以及站所、学校收费的项目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解决了历年存在的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增进了干群关系。 四、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1 场党委重视对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工作。各支部能够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逢五”学习制度,定期对党员进行培训,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培训教育队干部时,结合市党校的培训任务,场党委采取以会代培的形式,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 2 发展党员,坚持制度化,规范化。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严格按照场党委年初制定的发展党员计划,进行重点的培养选拔,特别重视发展生产一线的,35岁以下的,具有一定学历的优秀青年入党。 3、党员档案管理规范,党费收缴及时,认真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农牧民党员档案管理规范、完备,党费有专人收缴,管理规范,票据齐全,并按要求及时上交。场党委选拔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力量,场队两级各组织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同时注重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的培养。 4、积极探索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干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勇于开拓,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同志选拔到机关来工作。建立健全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奖罚分明,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 第二篇:基层党建半年总结 四是城镇低保享受对象少。我乡城镇低保应该享受对象较多,实际享受对象太少,没有达到应保尽保。 五是农村公路建设压力大。我乡农村公路基础差、占线长、受益人口少、人均负担重,加之我乡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700元以上,群众承受能力较差。 六是环境整治资金缺口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大我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力度,美化环境,提高场区及各村队居民生产、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我场实际,制定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办法》,层层落实责任,每月评比。通过工作整治开展,完成村庄道路绿化1600米,道路沙石化8公里,拆除57户违规建筑,其中住房6栋、围墙5000多米,打通村庄道路10条,红砖砌墙1600米;投入资金20余万元,对文化广场进行改扩建,硬化地面1500平方米,绿化1200平方米,通过部门包村单位协调一套价值1.3万元户外健身器材,丰富了职工群众文化娱乐生活;通过整治,场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乱堆乱放、乱搭乱占的现象得到整治;对按照场里规划要求新建砖墙的,每米给予补助100块砖。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特别是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进行清渠、清垃圾、修树、打树田、修排水沟等工作,使场区的面貌得到了改善;投入12万元解决牧业二队多年来行路难问题,新修道路8公里,修路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拉砂子,挖路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资金。 (二)为顺利完成亚麻种植任务,党委出台了亚麻种植优惠政策,党委成员分片包村,机关干部党员、村队党员干部下队入户宣传和落实亚麻种植面积,每人联系包户完成50亩—100亩亚麻种植面积。亚麻种植每亩场里补贴20元。亚麻种植所需籽种、农药、复合肥全部赊销。保障亚麻优先供水。在亚麻销售时,为协调与亚麻公司的关系,避免给农户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场安排一名领导在亚麻厂具体负责联系销售亚麻,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蔬菜大棚建设所需的水泥杆全部由机关干部负责打制,并出台了每座大棚场里补助1000元的优惠政策,从而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共建造拱棚41座,针对大棚西瓜上市遇到销售难的问题,场党委积极帮助大棚户联系销售商、销售点,极大方便了大棚种植户。加大科技投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今年场党委大力推广打瓜膜下滴灌和膜下沟灌等技术,通过积极宣传动员,推广打瓜膜下滴灌2104亩;由于高压滴灌一次性投入高,部分村民无力一次性投入,我场推广膜下沟灌打瓜种植1300亩,并为他们担保从厂家赊销沟灌打瓜机械10台,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三)党委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对牧场重大工程、土地发包等事项采取召开管委扩大会议,邀请群众代表参加商讨,举办招标竞标会,提高了群众对党委、管委的信任[hide] 度,增加了场机关办事透明度,办事民主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场党委组织全场中层以上干部带感情、带热情、带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几年来,通过各种措施解决关系群众生产发展、生活环境的实际问题。比如牧业队贷款难的问题,场里早动手、早安排,积极与金融部门联系,通过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牧民的资金困难,改变了前几年农牧民发展生产缺少资金的局面。针对农业生产中,农户长期采用地膜种植,遗留在耕地中的残膜不能及时回收,对农业生产后续环节带来影响,影响了作物生长,降低粮食的产量,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白色污染。为了及时消除这种污染,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耕地的优良性,场党委出台残膜回收工作制度,为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实现耕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三队群众反映吃水难问题,场党委高度重视,共协调投入50万元资金,在农三队修建一座水塔,使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彻底改变了农三队多年来吃河坝水的落后状况。xx年为了保证恰合吉牧场场区300多户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确保饮用水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经牧场党委积极争取,恰合吉牧场防病改水工程于6月5日启动。为了顺利开展此项工程,场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宣传防病改水的意义,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此项工程是牧场自建场以来最大、最深得民意的民心工程,为不耽误群众生产,采取以资代劳的形式,共计20余万元,由场雇佣车辆开挖,所有资金实行单独核算,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农区(包括牧业三队定居点)群众已经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过去场区群众出行困难,遇到融雪季节和下雨,路难走时常困绕着群众生活,今年党委下大力气对场区进行了规划和整治,疏通道路10条,沙石硬化6.4公里,沥青摊铺1.6公里,铺设道路排水防渗渠3.2公里,修桥8座,埋设涵管160米,多年来群众最关注吃水、出行难问题,在党委的努力下得到解决。 按照地委及市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牧民定居工作精神,为彻底改变牧民以往游牧转场的落后生产方式,提高牧业抗灾能力,xx年选择规划了距离场区和定居饲料地相对较近,且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便利的定居点,由场里统一规划,并由场机关干部党员及村队干部负责定居牧民的饲草料播种工作,从而解决了转场牧民的后顾之忧;xx年继续加大牧民定居工程力度按照“先定居、后规范;先种植、后盖房;先定畜、后定人”的原则,结合实际,发动牧民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就地取材建设新居,自建家园,通过牧民自己动手建设和国家政策扶持,来弥补定居因经济条件差、缺少资金和贷款的不足,同时积极开展“一帮一” 活动,即一名机关、站所、村队干部帮扶1-2户牧民,帮助牧民解决定居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目前我场80%的牧民实现了定居,其中牧业三队已实现100%定居。 (五)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农三队党支部根据本村经济发展现实,制定了“因地制宜,发展劳务经济”的思路,强化对职工劳务创收工作的组织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将职工逐步从农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鼓励富余劳动力从事劳务创收,自xx年以来,涌现出以哈族妇女巴合提为代表的务工小组5个,全村90%的青壮年劳动力积极参与到劳务输出,全村人均收入的40%来自于劳务输出,在巴合提的带动下,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妇女积极投身于劳务输出。全村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100人以上,劳务收入1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三、 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 1、 场党委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纪律执行,贯穿整个工作的主线,摆在突出位置,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专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能够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各党委成员长年和广大干部群众工作生活一起,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牧民解决生产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为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我场党委将“四个长效机制”融入到今年各项工作当中,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就落实文件而落实文件的现象,今年制定出台的《塔城市恰合吉牧场xx年新农村建设综合考核责任书》、《塔城市恰合吉牧场机关工作效绩考核办法》、《恰合吉牧场村队干部管理办法》、《恰合吉牧场xx年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恰合吉牧场xx年党建考核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不但注重对现有各项制度的梳理归纳和充实完善,还按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结合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新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制度》、《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等一批制度,填补了制度建设的空白,使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扎实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