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上有一句话,点赞数达到了11.1万次,它是这么说的:最近我渐渐把“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换成“这件事想要教会我什么?”,然后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不少人在评论中说,这句话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但这些人或许不知道,真正改变他们的并不是这句话,而是“提问的方式”。 “这件事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 很容易让人往负面的方向联想,而且更偏重发泄情绪,答案只会是“我能力不行”、“我很糟糕”、“没人喜欢我”,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帮助; “这件事想要教会我什么?” 是把人往正面的方面引导,人们自然会觉得,如果能从坏事里学到教训,坏事也不完全是坏事。 前者消极、后者积极;前者局限于情绪的发泄,后者聚焦于自我的提升。 每一天,我们都会提出很多问题,有些对别人,有些对自己,小到“今天中午吃什么”,大到“我这一辈子该怎么度过”,我们正是用一个个提问,决定了我们的行动。 很多人总是疯狂地想寻找最正确的答案,却不知道如果自己的问题本来就是错误的,你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可以说,你提问的方式,真正决定了你的一生。 / 01 / “负面的提问,只有负面的答案” 朋友阿来经我介绍,入职了我朋友的一家公司,没过多久他就跑来问我: “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老板这么讨厌我?” 看着他一副委屈的样子,我问她: “为什么你会觉得老板讨厌你?” 他有点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才支支吾吾地说:“我做错了事情,被老板单独叫去说了几句。” 我一下子笑出声来:“你做错了事,他说你一下,这算是讨厌你吗?” 后来,我和他老板聊天,说起这件事,他恍然大悟:“我就说阿来最近怎么见到我就躲!” 阿来之前刚入职,由于还不适应公司环境,确实犯了好几个错误,不是发票抬头打错了,就是报表送错了。 老板找她说了几句,其实只是想教她怎么做好,对她并不厌恶,相反,他还觉得阿来这个人做事勤快,脑子也聪明,是一个可造之材。 后来我和阿来聊了几句,阿来终于明白是自己想多了,做事重新积极起来,老板对他也非常满意。 误会解开了,我却陷入了沉思,因为像阿来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总是会问出错误的问题,自然做不出正确的决定。 面对老板的责骂,他能对自己提出100个正确的问题: 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我要如何补救? 类似的错误如何避免以后再次发生? 他偏偏提出了一个最糟糕的问题: “为什么老板这么讨厌我?” 知乎有一句老话:凡事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先问“为什么老板这么讨厌我”,就是默认了“老板讨厌我”是一个事实,那问题的答案就被这个答案限制住,很容易变成: “我一定很令人讨厌。”“一定是因为我很没用。”“老板真小气,做错一点事情就要生气!” 这样的负面的提问方式,自然只能引出负面的回答,你的思维和行动,也会被这样的回答所牵引,一步步走向负面的深渊。 / 02 / “正确的提问,意味着全新的思路” 不仅个人的成长,很多大企业能发展起来,都是因为问对了问题。 比如我们熟知的腾讯。 1998年,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创立腾讯,1999年,他们以以色列即时通讯软件ICQ为模板,搞了个OICQ,也就是后来的QQ 。 当时在市场上有一大批同类型的通讯软件:PICQ、TICQ、GICQ、新浪寻呼、雅虎即时通…… 和它们相比,腾讯没钱没人,眼看就要被淘汰出局了,有一天,马化腾突然自言自语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的用户都在哪里上网?” 正是这个问题,拯救了腾讯。 ICQ原先在欧美流行,哪些地方经济发达,大家上网用的都是个人电脑。 ICQ因此被设计成:所有的用户信息都储蓄在电脑里,包括聊天记录、朋友列表等。 当时ICQ的所有汉化版本,包括OICQ在内,都遵循着和ICQ同样的设计:用户信息储蓄在电脑里。 在欧美这么做没问题,反正大家用的都是个人电脑,没啥不方便的,但在中国就行不通了。 当时中国个人电脑并不普及,大家想上网,只能去网吧,你不可能每一次都去同一个网吧,用同一台电脑。 只要你换了一台电脑,你昨天加的好友可能全没了,因此不少人在网上遇到聊得来的人,都会先把号码抄下来,下次去网吧再加一遍。 正是马化腾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他决定改造OICQ,把聊天内容和朋友列表放在了服务器上。 这样一来,用户无论使用哪一台电脑聊天,都能看到以前加的好友。 OICQ一下子火了,上线仅仅9个月,用户就突破了百万。 到了2000年,QQ已经一统江湖,成为即时通讯软件中的霸主,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无独有偶,市值一度高达5000亿美元的芯片霸主英特尔,也是因为一个好问题起死回生。 80年代,英特尔的主业是做储存芯片,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也不错。 但日本芯片很快追了上来,凭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快把英特尔的芯片打得溃不成军。 连续6个季度,英特尔均高额亏损,外界甚至做好了英特尔破产清盘的准备。 1985年的一个晚上,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办公室和董事长摩尔讨论如何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两个人想来想去,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突然,格鲁夫问了摩尔一个问题: “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回答说:“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看着摩尔:“那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做?” 就这样,格鲁夫决定放弃公司做了近10年的储存芯片的业务,转战微处理器。 这一决定,让英特尔重新焕发生机,到1997年年收入达到208亿美元,成为芯片行业地位不可撼动的霸主。 / 03 / “如何用10分钟问出优质的问题?” 可以说,优质的提问,能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让人从原先的思维局限性中跳脱出来,从不一样的角度看待事物,得出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样。 面对一个优质的提问,我们会竭力寻找答案,这种行动后所得出的答案,比别人直接告诉你答案要强烈得多,你的行动力自然会更强。 那么,如何才能问出一个优质的问题? 日本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郎在《学会提问》一书,总结了5W1H与3V组合提问法,这种办法简单易学,又极具创造性,适合每一个人学习。 5W1H 代表的是: Who 谁 When 什么时候 Where 在哪里 What 做什么 Why 为什么 How 怎样 3V指的是: Vision(愿景),就是一个人希望达到的状态、真正渴望得到的东西。 Value(价值),就是一个人在判断事物时所重视的价值观。 Vocabulary (常用语),就是一个人在平时的对话中的常用词语。 举个例子: 假如你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生活非常迷茫,你在考研、工作、考公务员等选择中来回纠结。 那么,你可以用这个优质提问的方式,让自己一步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先把你的3V理出来: 愿景:想在5年内做到年薪30万,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创造性、自由度、平等、前景、快乐 常用语:业绩、价值、突破、创新、体验 然后,你就可以把“5W1H”和“3V”结合起来,问出好问题: 我要获得什么样的工作,让自己5年做到年薪30万?(what + vision) 我如何能够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how+value) 我在什么时候可能有所突破?(when+vocabulary) “5W1H”和“3V”相互任意组合,就像堆积木一样,创造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不仅是一次自我提问的过程,更是一次挖掘自我、深入思考的过程。 除此这个办法,你还要注意两点: 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很多人问问题总会忽视这一点,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把精力浪费在并不存在的问题中。 如果“是不是”都不成立,还哪来什么“为什么”? 就像上面说的阿来,一开始就认定老板讨厌她,却不想想老板是不是真的讨厌她。 结果,她沉浸在情绪中无法自拔,工作热情也大幅下降,幸亏最后误会被澄清,不然她只有被解雇的后果。 所以,遇到问题,不要直接思考问题的答案,先全面认识、分析问题,否则一开始就出错,自然不会得到正确答案。 二、别问选择题,要问主观题 很多人问问题,总爱自己给自己设限,例如,他们总会问: “我要选钱多不喜欢的工作还是钱少但喜欢的工作?” 每次遇到这种事,我就只想问他们:“你就不能选择找一个钱又多又喜欢的工作吗?”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好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找到? 那好,那我换一个问法:“如果你想找到一份钱又多自己有喜欢的工作,你觉得自己要做到哪几点?” 变一下问法,是不是觉得人生可选择的余地多了不少? 事实上,用选择题来提问,就是把自己局限在有限的选择之中,却对人生的其他可能性视若无物,不仅错过了最好的解决办法,而且还会因为错误的选择弄得心情烦躁,甚至遗憾终身。 人生不是选择题,更不是判断题,而是一道主观题,你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去设计一道更适合自己的答案。 / 04 / “写在最后” 《批判性思维工具》一书中曾说:一个不善于提问的人是不会成为优秀的批判性思维者,答案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真正能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 很多人之所以浑浑噩噩地活着,并不是因为缺少一个一针见血的回答,而是没有一个让人醍醐灌顶的问题,把他们从惯有的思维中拉出来。 学会提问,其实就是学会了一种优秀的思维方式,提问的过程,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 我们内心思考什么问题,就会牵引我们走向什么方向。 正是这些内心的提问,控制着我们的行动。 我们向自己提问,得出答案,引发行动,产生结果,循环往复。 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提问,会把我们引向人生巅峰;而低质量的提问,只会把我们一步步推向深渊。 正如苏格拉底说的那样:“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