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布全员公开信,宣布阿里进行最新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架构调整最频繁的阿里巴巴 跟腾讯七年调整一次架构不同,阿里巴巴每年都会至少调整一次架构。 我统计了一下,阿里巴巴从2011年到现在,公开的架构调整就有10次,除了这次还可以看看最近的:
现在,又调整了,阿里业务最为庞杂,通过跨界发展快速构建了一个要容纳20亿人的经济体,几乎是无所不包,业务广度远远大于腾讯和百度。 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不是一个科技公司,而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实体,这是其架构频繁调整的根本原因,当然,架构调整也是业务发展的需要。
阿里这一次调整,核心原因张勇在内部信说了,是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一个是互联网已进入李彦宏所说的下一幕“人工智能”,另一个则是阿里新零售和全球化战略发展的需求。 阿里巴巴这次六大调整内容,有3个与智能技术有关系,包括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成立新零售技术事业群,以及打造天猫精灵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直接向张勇汇报。 可以看到,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阿里巴巴已经实现从商业公司向智能技术驱动的商业公司的升级。 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由集团的首席技术官张建锋兼任总裁,这表明AI技术对阿里会更加重要,接下来阿里云会加速推动AI在各行各业落地。阿里云现在有三驾马车:云计算、AI和物联网,名字里面带智能,表明阿里云不只是云计算平台,阿里云此前已经发布了各种ET大脑,推动AI在医疗、交通、零售、工业等行业落地,就在前几天的广东云栖大会上,阿里云还发布了“飞龙工业互联网平台”。 阿里巴巴在前几年实现从“应用驱动”向“基础技术+应用技术”两条腿走路的技术路线转型,启动了NASA计划、成立了达摩院和罗汉堂,投资或者收购了芯片公司,都表明其更重视基础技,现在CTO操刀阿里云,其基础技术会进一步发力。 打造天猫精灵的阿里AI实验室不再隶属于阿里云,进入集团创新业务事业群,直接向张勇汇报。这意味着阿里巴巴认可智能音箱的成绩,而且会强化布局,智能音箱是AI落地的核心产品,也是IoT特别是智能家居的入口,阿里巴巴志在必得。 胡晓明不再担任阿里云总裁,另有任用。阿里云成为中国云计算老大和全球前三,胡晓明居功至伟,有人认为他可能会去蚂蚁金服,胡晓明何去何从成为本次架构调整的一大悬念。 天猫调整也是一大看点,从一枝独秀到三驾马车,天猫超市事业群和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与原来的天猫并列,表明天猫在超市业务和国际化上发力,一个是本地,一个是全球。
阿里巴巴成为一家AI公司,与早已战略布局AI的百度,成为中国AI的两只领头羊。百度基础AI技术更强,阿里应用场景更多,现在两者都在向彼此学习,阿里强调基础技术,百度强调应用落地。 产业互联网两马战正式开打 本次架构调整也表明,阿里巴巴用AI驱动产业互联网的思路。 前段时间,腾讯也进行了组织架构的变动,整合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明确了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两条腿走路的趋势,腾讯希望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 消费互联网天花板到了,产业互联网成为大趋势是所有人的共识。 跟“互联网+”不同,产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流量思维”,不是从线上导流到线下这么简单,而是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AI、IoT、区块链)等,推动各行各业升级换代、效率提高和模式创新。事实上,马云的“五新”,滴滴等与实体产业结合的商业模式,本质都是产业互联网。 阿里巴巴跟腾讯不同,它是从2B业务起家的,阿里巴巴B2B公司就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外贸生意,提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愿景,后来才有2C业务淘宝天猫等等,所以阿里一直是2C和2B结合的路线,2B业务除了阿里云还有阿里妈妈、阿里钉钉等,蚂蚁金服、口碑、菜鸟也是B/C混搭。结合阿里云这张王牌,阿里做企业级服务、做产业互联网优势明显。 这一次调整,表明阿里巴巴继续强化to B业务,而且会十分注重AI技术。 未来企业级市场阿里和腾讯再次上演“两马战”也是毋庸置疑的。不只是阿里腾讯,百度、京东等巨头也都已吹响向产业互联网进军的号角,京东金融甚至直接更名为京东数科。 笔者认为,产业互联网涉及到太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一定不会是少数巨头的菜,不同产业,以及巨头与不同产业间,都会出现大量的新机会,有望诞生大量的独角兽。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