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你是如何一步步,从一开始的灵感、选题、标题、角度,到后来的正文、结构、结尾,再到什么时候发布,你这一套流程是怎么做下来的。能不能给我们详细拆解,还原一下过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将从下面这9个角度,告诉大家如何做到人人都能写出爆款文。 一、什么是爆款文 二、怎么找爆款点 三、角度决胜负 四、标题定乾坤 五、开头俘获人心 六、善用万能框架 七、活用行文走笔 八、结尾刺激转发 九、找准发布时间 一、什么是爆款文 首先,对于爆款文这个说法,必须有自己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每个人对爆款文的定义不一样。对我来说,我心里有大爆款文和小爆款文之分。 大爆款文是阅读量超百万级的,比如《没事别想不开去创业公司》《你和头等舱之间,差的不只是钱》。几百万阅读量意味着文章发表后那一两天,你的朋友圈,你朋友的朋友圈,都是你的文章。一天能够涨粉5万、10万,这个叫大爆款文。我一直认为,这种现象级的出现,有太多偶然的因素。 还有一种是小爆款文,就是比你平时的阅读量高出三五倍的那种文章。 每个公众号的体量不一样,比如平时只有100阅读量的,突然阅读量到了1万,这就是爆款文。 接下来,我就详细地讲讲这种小爆款文应该如何操刀,如何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让我们的文章一看就具有爆款的气质。 二、怎么找爆款点 爆款点有两类,一是突发热点,二是永恒痛点。 突发热点就是我们常说的热点事件。寻找这样的热点需要很强的敏感度,风口是有时效性的,越早进入越有竞争力。 先人一步发现热点之后,你还要有超强的行动力。比如2016年的王宝强离婚事件。深夜12点微博消息发出。当时我一个朋友12点爬起来写热点,写到凌晨3点,早上7点发文,当天涨粉3万。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蹭热点有抵触心理。但现在我不这么想了。如果我可以借助热点,让我写的有价值的东西更好地传播出去,远比我一味死守不蹭热点要强。 但是热点不常有,公众号却不能中断更新。怎么办?痛点永恒。与之相关的话题,文章传播性都不会太差。 我一个好朋友,是自媒体大号“剽悍一只猫”的主理人,曾经举办过一场重磅分享会。这场分享会的标题叫作“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你看这个标题,字字直击痛点:普通人,快速,崛起,十大狠招。这样的标题想不火都难。 事实上,找爆款点的底层逻辑是提高对人对事的敏感度,底层逻辑的提升不仅有利于写作,对大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记住,文章的外延是生活,是人性。 讲完爆款文认知层面的要素,下面讲寻找爆款点的具体方法。 跟风口:有风来,跟进就能带来一定势能 2016年7月上旬,北上广百万人上演“4小时逃离北上广”。根据新世相的后台统计,发布活动3小时,这篇文章的阅读量突破100万大关,评论5200多条,增粉将近10万。 3个小时后,领英邀请我写了一篇关于逃离北上广的文章,名为《你逃离不了的北上广》,全文从“北京也许是中国最有活力的城市”起笔,写到了北京的好,也写到了北京的不足,再由北京这个点拓宽到整个“北上广”,将大城市的两面性写得清清楚楚,利弊得失一眼就可以看出。文末指出,就算身体可以逃离,但是多年在城市里沾染的气质是融进生命里的。 当天晚上发布的这篇文章,不出意外地火了。毕竟真正拿到机票的人是少数,能真正逃离“北上广”的人是极少数,我这篇文章火了正是因为追到了这个风口。 成为风口:做厉害的事情,成为带风的人 我们不能一直被动地跟随,要选择适当的时机主动出击,去成为风口,去做厉害的事情,成为带风的人。 在自媒体圈里,虽然靠蹭热点跟风来出爆款文、涨粉不失为一条捷径。如果影响力超过了自身的实力,在注意力如此短缺的时代,被人们抛之脑后恐怕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如果有这个实力,加上运气不错有这个机会,倒不妨迎难而上,让自己成为热点。不得不说在这一点上,新世相做得很好,除了“北上广”,还有“丢书大作战”,一次又一次地刷爆朋友圈,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寻找情绪能量汇集的点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里,老板和下属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是,我洞察到这种关系其实并不是一种让人舒服的关系,这种对立关系中积蓄了很强的情绪能量。 有情绪就会有观点,有高能的情绪就会有强势观点,这样的强势观点就是自媒体人所喜闻乐见的爆款点。 正向打消解情绪,反向打引爆情绪 找到爆款点就可以开始写文章了。 爆款的打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正向的,去消解矛盾;一个是反向的,去引爆矛盾。以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这个爆款点为例,我选择从正向去打,所以写了篇文章叫《老板和下属最好的关系,是彼此成就》。 咪蒙也写过这个主题,是从逆向打的,叫《你看老板是傻逼,老板看你亦如是》。这一篇就是典型的反向引爆情绪。咪蒙非常擅长在文中找到一个共情点,在字里行间让你不经意就把自己的愤怒和共鸣放大。 你怎么选,就要看你公众号的调性和价值观了。一个简单原则,干货号偏消解情绪,娱乐号偏引爆情绪。 虽然这两篇文章的阅读量都是10万+,但咪蒙的阅读量比我的高,并不只是因为粉丝基数比我大,真正的原因在于:逆向爆款点天然更容易激发情绪化转发。 文章的输出,实质上是价值观的输出。那么价值观在爆款点处理上的作用是什么呢?价值观决定整个文章的方向,特别是职场写作,你是在用价值观影响别人,文字只是载体。你之所以喜欢一个作者或者一个公众号,很大的原因是你认同他的价值观。所以要记住,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采用什么写作方式。 观点中庸,等于平庸 新媒体写作,特别是写热点文章时,一定要立场鲜明。你可能说得不都对,但是不可以没有立场,大多数时候,观点的中庸等同于平庸。 立场就像一面旗帜,想要举这面旗帜的人便会大概率转发你的文章。但也别乱站队,站队的底线是政治正确。独特的观点,并不意味着要哗众取宠,故意跟别人对着干。 站队还要赶早,越早立旗帜,也越有可能成为影响力最大的那个。我们大多会关注第一个,而第二个、第三个怎么样可能就不太关心了。 总结一下,寻找爆款点是要刻意训练的。需要培养对人的敏感,要对生活敏感,要善于发现。很多素材和灵感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要能够把它挖掘出来,为自己所用,有输入才有输出。 三、角度决胜负 接下来我要拆解的这篇文章,标题是《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首先声明,我讲的全都是我自己第一手的经验,并不保证全部正确,只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总结过人类的四个永恒痛点,还记得是什么吗?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第一个,事业上的激进与保守,典型的例子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矛盾和博弈。 第二个,生活上的稳定与冒险,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痛点。 第三个,认知成长的思维升级,成长是每一个人的刚需。 第四个,能力与平台的相互博弈和补充。 体制内外这个主题肯定是一个不太差的主题,那么我该选取什么角度呢?大家在选角度的时候,心里一定要记住这么一句话:“你有没有在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 很多人只写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读者的情绪和代入体验。这几乎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在台上演讲分享的时候,讲到自己的经历时讲得很深情,把自己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在下面听的我们呢,面无表情,比较尴尬。 此时观众的内心戏是:你说得很好,但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有些人太容易无视别人的感受,陷入自我陶醉的状态。而另一些人,也是分享自己的经历,我们听着就很感动,很有代入感。 好的演讲者,一定会让观众觉得演讲的内容跟自己有关,甚至感觉讲的就是自己。 写作也是一样。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抽身出来,从读者的角度去思考,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在帮助读者实现他自己? 帮读者表达想法 假设有一个读者正在考虑离开体制,但是身边的人都不支持他,这个时候,他想要解释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无奈的是自己没有办法服别人。此时我正好选取了这个主题,理性客观地来描述一些人离开体制的原因,以及在体制外的收获。这样的文章一经发出,就说出了这个读者内心的东西,和他不谋而合。 接下来这篇文章只要文笔和逻辑不是太差,有很大的可能性他会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发给身边最亲近并且正在试图说服他的朋友。 让读者塑造自己的形象 每个人都希望阅读一些文章,来寻求自己的形象认同感。为什么我那篇《罗永浩,我们再给你十年》能引起共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给了一群喜爱老罗的读者一种身份认同感。 帮助读者进行比较,哪怕是晒优越 2017年我的第一期写作课上线后,出乎意料得火爆。读者的热情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也很开心,便写了一篇《第一次出来卖,卖了100万》。说实话,当时我的心情就是无比骄傲,甚至有点儿小膨胀,于是想写一篇文章装腔。 结果很多认可我的读者和第一期写作课的学员,觉得自己能参与这次知识付费的现象级黑天鹅事件,也很自豪。然后我就看到他们在朋友圈里转发推荐,说这次写作课很牛,有幸参与,好不容易报上名,等等等等,于是我们就一起愉快地“装腔”了。 文章本身就能帮助别人 一些跟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干货文,尤其是颠覆认知或列出实用提示的,很容易获得转发率。这也就是像《别点这些菜啦!餐馆老板最不想告诉你的 3 个点菜秘诀》《黄瓜竟有这个功能!早知道每天吃一根了》这样的文章横扫咱们父母朋友圈的原因。 虽然其中不乏标题党,甚至误导人的文章,但从内容和传播的角度讲,这些文章的流行给我们一个启示:写作时要考虑这篇文章能否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亲人。 回到我们拆解的文章上来。 那些离开体制的人,在外面精彩而无奈的世界打拼的时候,在某个午夜梦回的时候,问自己的内心:“我会不会后悔离开稳定的体制?” 如果混得好,比如像我这样,我肯定很感动地对自己说,我不后悔。而对于那些在体制外混得有可能不太好的人来说,也没有失败,只是暂时还没有混出来,对不对? 请记住,我们所有在朋友圈晒的内容、转发的文章,大部分是希望让别人看到一个更厉害,哪怕是装作很厉害的自己。 所以,当我想明白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唤起一部分离开体制的人的情感共鸣,表达没有进入体制内的人的骄傲,我就确定好了文章的角度。 四、标题定乾坤 接下来要思考:你起的文章标题,能不能打动你自己? 我本来想写的标题是《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或者是《当年离开体制的人,现在都混得怎么样了》。甚至想过一个很浮夸的标题:《我离开体制后的这三年,我的收入增长了100倍》。 你觉得这些标题怎么样?还算中规中矩吧,确实能引发好奇,但是,不具有话题性。 最后我选的是这样一个标题:《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 当读者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会有两层波澜。离开体制为什么不后悔呢?这是第一层。但更多的是第二层波澜:真的吗,离开体制,没有后悔的?不一定吧,我不相信。于是他们带着好奇、怀疑,打开了这篇文章。 很多人喜欢看美剧。美剧为什么好看?你有没有发现在每一集末尾将要发生些什么的时候,突然就结束了,这时你好奇的种子就被种下了,迫不及待地想要追剧。 什么是一篇顶级的文章?就是你想一口气看完,又不忍心一口气看完的文章。 五、开头俘获人心 对于公众号文章来说,最困难也最有风险的地方就在于开头和结尾。开头写得不好,读者就不会往下读;结尾写得不好,读者就不会转发。 2017年有篇热文《我是范雨素》,还记得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吗?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如此有画面感的一句表达,读者的内心戏一定是:她的生命是有多悲惨,命运怎么捉弄她了?再加上巧妙的修辞,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范雨素生命被装订的疼痛。这就是好的文章开头造成的刺激,它会让我们的眼睛被钉住,迫不及待想要读下去。 文章的开头跟标题一样,一定要吸引人,要在读者心里种下种子。具体说就是要达到以下四个效果:
道理是没有画面感的,但故事有。讲故事,立画面,这也就是为什么咪蒙写文章,开头总喜欢说“我有一个表哥”,“我有一个同学”,或者“我有一个实习生”。
你的故事所表达的场景一定要是读者熟悉的场景,这样读者才有代入感,才能引起读者思考。
是指你的故事要通过别人或自己的例子,间接或直接地传递出一种观点、立场和情绪。
埋下疑问、转折或者悬念,为下一段的开始做好铺垫。 大家看我这篇文章的开头: 到这里算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第一部分可以是一句话,很炸裂,也可以是有吸引力的一段话。我采取的就是第二种。 第一句话我先讲一个现象,在读者脑海中立一个越来越多人离开体制的画面。之后用了篇幅比较小的两个事例,一个是前央视主持人樊登,别人的例子,显得高大上;第二个是身边朋友的例子,显得接地气。提供两个维度,代入读者进行具体的思考和联想,同时通过这两个例子表明“现在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体制”的现象。 然后做铺垫,“这个世界怎么了?”抛出疑问,引发好奇。 我的这个开头,也许不算是最好的开头,但是我至少没有犯一个技术性错误,就是把开头例子部分写得太冗长。请大家切记,开头部分,在亮出观点前,例子不要过长,一定要让读者明白你举例子的用意。 六、善用万能框架 写完开头,我们就要展开内容了,展开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章框架,让内容站起来。二是行文走笔,让内容活起来。 一些人写文章没有列提纲的习惯,常常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自己看完觉得一点儿逻辑都没有。刚开始练习,最好是写个提纲出来,等熟练之后,打个腹稿,或者画个思维导图也可以。 推荐一个特别好用的“万能框架”,你可以现学现用:亮观点—说现象—做分析—下结论。整个文章的大框架可以这么用,每个小论点也可以这么用。 下面是我的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来拆分一下,我是怎么把万能框架中的四个要点融入文章里的。
每说一个论点,都会再描述一些现象来建立认同感,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些事情并不陌生,也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这就是让你的读者“入戏”。 这个场景最好是你的读者也会遇到的场景,以便让文章和读者产生关联,同时还要包含一个价值观冲突,也就是前面说的心魔。 在这里我举的是家乡一个朋友从政府大院出来的例子。不但用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个事件,还用了一段对话的描述,情境渲染得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展开分析了,不能一味地只说现象。
我列举上面的场景是为了什么?为了论证我的观点:很多离开了体制的人,要么就是有底气,要么就是有好心态,要么就是想得特别明白,人生一场游戏而已。
要注意的是,分析一定要有鲜明立场和情绪化的表达,比如我写的:“很多离开了体制的人,要么就是有底气,要么就是有好心态,要么就是想得特别明白,人生一场游戏而已。”最后这一句“人生一场游戏而已”就是金句。道理讲明白之后,用一句话总结。
我们经过层层分析之后就要下结论了。最后,再一次明确地表明态度,“所以他们不会后悔”。前面所有的准备都是为结论服务的,结论要尽可能精炼,一针见血,最好用一句经典的话概括。读者就算忘记了整篇文章,只要记得这一句,就能明白你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是为了什么。 不只是文章的结论,每次写完一个例子,也一定要有总结,最好还是金句那种,就更完美了。 直觉和经验告诉我,既然选取了一个这么有争议的话题,就一定要把它圆回来,让人有一种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于是,我在第三部分是这么写的: 读完后,你是不是觉得我要表达的观点是:真正的人才,其实在体制内和体制外都可以混得很好,而我不喜欢的,是很多人端起了铁饭碗,却天天在抱怨体制不行,说平台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当我抛出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是不是把这个有争议的话题给圆过来了?而且我所讨厌的,是不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厌恶的?而且,这样表达,还使整个文章更加饱满和立体。 你再看看,进入第三部分,我在行文时的框架也还是大体采用了“亮观点—说现象—做分析—下结论”的结构。 文章写到这里,我的观点都表达清楚了,这时候是不是差不多要收尾了呢?不不不! 如果你想写得更好,成为爆款文,你需要升华主题,达到更高的认知,于是有了第四部分。 进一步说,我觉得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并不是狭义上的指事业单位或公务员就是体制内,企业单位或自由职业者就是体制外,这种划分太表面和偏颇了。 我认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个平台能否充分释放你的能力和潜力。 体制外有没有风险?当然有,市场竞争激不激烈?当然激烈。但是,我相信,这些年的中国,正经历由互联网带来的新一轮“改革开放”。 必须承认,目前的互联网行业,为真正优秀的人才带来了更有想象力的价值。 传统的商业,个人的话语权太弱,组织和公司占据了渠道和流通资源,所以公司品牌越来越强,个人只能更多依赖组织和公司,才能成为既得利益者。 但是互联网最牛的地方在于,打破一切中间化,直接放大个人价值。所以,优秀的人更容易抓到互联网的红利,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 体制内是工资增长的线性模式,而体制外是类似股权的指数模式。“体制”这个词,已经从原来生活的保障成为创新的束缚,稳定的风险其实更大。 当体制外的想象力更大,当留在体制内的成本更高,很多聪明人都会开始用脚投票。 在这一部分,我其实是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把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界限模糊化了,不再从狭隘的角度去定义,而是跳到一个更大的宏观格局。我认为体制内和体制外唯一的区别在于,这个平台能否充分释放你的能力和潜力。 这就是拔高认知,能带给读者更大的收获和启示。 七、活用行文走笔 刚才讲了框架结构,也就是一篇文章的骨骼部分。接下来,我讲讲血肉部分,也就是一篇文章的行文走笔。 文字密度:不要啰唆,精简干练 文字密度要适中,简单来说就是不要啰唆,列举事例要适可而止。就算要写,也要分散开,而且事例的并列和递进要有层次。 也许有人会说:我就是克制不住啊,这怎么办?那就在初稿的时候全部写下来,然后再进行删减。如果无法从一开始就确认该写什么,就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次没有用上的事例说不定下次就可以用上。 画面感:细节具体,案例鲜活 细节描述一定要具体,只有细节具体了画面感才会出来。作家严歌苓就是这方面的高手,她的很多作品都被搬上银幕,像《金陵十三钗》《陆犯焉识》等。她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受导演欢迎?因为她写得很有画面感,她的细节描写很出色。 情绪化:观点一定要爱憎分明 除了画面感,我们的文字还要情绪化,就是观点一定要鲜明。你想要读者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是愤怒,还是和解,就要让读者能强烈地感知你的情绪,并跟着你的文章发生情绪的变化。 要做到这一点,写作的时候你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情绪,这样你的文字才会带着这种情绪传递给读者。 八、结尾刺激转发 很多人写完“很多聪明人,都会开始用脚投票”后,就觉得这篇文章已经结束了。但是,其实这是不够的。 读者看到这里,觉得很有道理,说得没错。但是,读者会因为道理转发吗,还是会因为情绪转发呢?请记住,读者转发你的文章的那一刻,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性的。 最后一击是什么?于是来到了文章最后的结尾部分,我是这么写的: 在这个结尾,我要给出让读者转发的理由。 这里分享一个小技巧,我一般给文章设计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让读者写推荐的那句话。 这就是用户思维。你想想,用户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忍不住转发,这时候,他需要一个评论语,他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也许就是最后一句话,我刚好给了他,多好呀。 对爆款文来说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结论部分必出金句。 没有金句怎么办?建立你的金句库。大家平时看到金句,要留心收着,为后续的写作做准备。拿一个小本来记录,或者记在备忘录上,一句话摘抄一下不费事,却能在日后发挥巨大的作用。 九、找准发布时间 腾讯官方曾公布过公众号阅读量出现高峰的时间段:上午7~9点,中午12点到下午2点,晚上6~8点,还有晚上10点以后。我的体会是,一天中两个最热门的分享时段:上午10~12点,晚上8~10点。一周中分享最热的时间段是星期三。 根据文章定位的不同,每天选择发布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如果你的文章的定位是励志,那么可以每天早上8点前发布。如果你的文章定位在搞笑幽默,那么在晚上的7~8点发布也很适合。如果你的文章定位在情感,那就晚上10点后发吧。不夜城里失眠的人们除了疾病或者生物钟紊乱,多半因为感情而辗转反侧。 切中目标群体,推送适宜的内容,用户的阅读习惯其实是很好培养的,转化率自然会上来。 总结 综上,好的文章一气呵成:标题新颖夺目,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才能获得高的点击量;开头精彩,抓住人心,引起关注或共鸣,才会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内容主题鲜明,及时切入热点,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并以事服人,以理服人,这样读者才能觉得受益匪浅,没有白看;结尾更是醍醐灌顶、升华主题的地方。 对爆款文而言,标题吸引人,开头抓人,内容服人,结尾有召唤感,每一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更新极度迅速的时代,爆款文无疑符合大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当下每个人都是读者,也都有潜力成为爆款文的写作者。当打好写作基础之后,再研究透彻爆款文的写作技巧,多加练习的话,其实每个人都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爆款文。 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看得太少,写得不好是因为写得太少。有时候你寄予厚望的文章没有得到预期的回应,而不经意写的一篇文章却成了爆款,这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朝着对的方向走,你才会有更大的机会。 本文转自:鸟哥笔记,作者:Spenser *转载本文仅供参考交流,不做商业用途,如有疑义请联系本文账号发布人删除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