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小程序将是微信体系中继公众号后,下一个红利风口。自去年起,小程序就以“无需下载安装,用完即走”的独一无二优势兴起了业界无数的关注,再加上腾讯对小程序的重视,未来小程序价值无疑将会再增几倍。 如何在小程序运营过程中避免不要的坑?如何运营才能获得红利?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运营小程序的6大坑。 01 来自商标注册的坑 为什么商家会认为“抢注名称”很有必要呢?因为小程序名称唯一,许多商家提交名称时,微信会提醒:名称与平台内已有名称重复。 11月25日消息,微信已经3312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名称清除,对3326个混淆名称的公众号和小程序进行相关能力封禁。 微信表示,一旦发现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名称、logo、简介存在故意混淆,从而干扰平台搜索结果,或影响用户的识别与判断的行为,平台将对这些内容进行清空或封号处理。对批量行为,平台将对违规帐号永久封号,并有权拒绝再向相关运营主体提供服务。 违规示例: 如果把微信比作浏览器, 而小程序的名字,与PC时代的域名一样,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是稀缺资源。 于是呢,小程序名字像PC域名一样,正在被疯狂地抢注,去查查看,那些简短易记的行业级别好名字,早就被抢注了,现在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投资意识空前的强烈!!! 用微信官方团队的要求来说,只要小程序名称符合以下2点即可。 1、名称、icon、简介、描述等信息均不违法 2、未经授权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02 来自小程序平台类目库的坑 开发小程序时,审核资质要求比公众号更为严格,服务类目问题便是开发小程序时需要重视的一项。 超出小程序平台的类目库范围,如:虚拟商品购买等类目是被禁止的。作为首批参与者的“得到”小程序,1月13日便下架。 当开发者设计小程序时要注意: 一个微信小程序最多关联5个服务类目,一个月内可申请修改3次,所以,开发者不要试图关联无资质要求的类目A,却跨界做了类目B的事情。 03 来自诱导行为的坑 谈及小程序,拼多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它也成为小程序开发者反复研究的对象。 关于小程序禁止的诱导行为,我们要注意5个不得: 1、不得要求用户分享、关注或下载后才可操作 2、不得要求用户分享或关注后才能获得抽奖机会或增加抽奖机会 3、不得含有明示或暗示用户分享的文案、图片、按钮等 4、不得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 5、不得用夸张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 然而不管怎样,小程序“拼多多”没被封、尚且存在的玩法应该就是微信审核能接受的程度,对很多小程序来说都有借鉴意义。 下一篇我们文章会分析为什么拼多多”小程序还没被封? 04 来自投放广告的坑 微信小程序广告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生态,利用专业数据处理算法实现成本可控、效益可观、精准触达的广告投放系统。 广告位在小程序页面内,由小程序流量主决定,实际播放位置,流量场景丰富多样。 当前小程序广告已开放32个行业一级类目,您只需要符合微信广告准入行业要求,即可投放小程序广告。 所以我们面对小程序广告时,要注意: 1、广告展示比例不能超过50%的页面内容 2、小程序不能主要为营销或广告用途(如内含空白广告位、招商广告等) 05 来自附近的小程序的坑 11月6日微信对附近的小程序进行了升级。从小程序进入到附近的小程序,你会发现,哇,怎么有点像美团。 微信官方称,是为了让用户更好地发现和使用基于地理位置的小程序服务。可见腾讯想通过附近的小程序更好地把微信和线下打通,通过小程序,我们看到一个更强大的微信。 提醒大家: 1、一个小程序最多可以开启10个附近展示的地址; 2、必须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06 来自用户隐私的坑 在目前数据大爆发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界定一个人网络属性的细胞,它早已不再是“身外之物”。 普通开发者更要注意,所有从小程序中获取的用户相关信息,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如下: 1、不能未经用户明确同意、未向用户如实披露数据用途、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的情形下,复制、存储、使用或传输用户数据。 2、不能私下买卖和泄露用户在小程序中提交的数据,未经用户同意对外展示的资料也不允许公开。 以上六大坑,是小程序运营过程中,最容易出现违规的例子,还望各位运营、开发人员能牢记,并遵规守纪的推广小程序。在这个风口,获得来自小程序的红利。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