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如此强大,企业微信在近半年来也有努力发招、积极应对。微信与企业微信消息互通,分配离职员工用户关系,管理外部联系人,开放硬件接口……可以说,企业微信这半年来一直有不断发招,力图提升产品的吸引力。而这次的小程序互通,或许就让企业微信真正比钉钉快了一步。9 月初,钉钉的小程序平台「E 应用」就宣布上线。他们的「E 应用」框架可快速搭建企业应用和个人应用,其中个人「E 应用」即小程序的合作模式是首次公布,不同于之前打造的企业级 SaaS 平台的定位,钉钉个人「E 应用」可穿透组织界限,直接面向 C 端用户提供基于办公场景下的全方位服务。而钉钉的「E 应用」为小程序开发者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可帮助开发者快速开发。同时已在支付宝、微信上线的小程序可基于原有的开发,在钉钉上实现快速上线和迁移。钉钉的「E 应用」还需要迁移和开发,而企业微信的小程序则可以直接使用。微信赋能小程序,而小程序则进一步赋能企业微信。▲ 钉钉开发文档无需开发,即扫即用,小程序在企业微信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看来,企业微信小程序的路径尚不完善,没有一个类似微信下拉、「最近使用」的用户入口。小程序能在企业微信中发挥多少作用,还要看企业微信后续是否会增加小程序的入口。如果只有现在的扫一扫、卡片和会话附件栏,那小程序的入口就太少了。进入的入口过深和过少都会影响小程序在企业微信发挥的作用。而小程序的用户体验对于办公场景来说,也远称不上流畅。由于代码包的种种限制,小程序在很多方面依旧无法和应用所对比,工作追求的高效快捷用户也很难通过小程序完美达到。办公场景就很可能会进一步限制小程序在企业微信的发展。例如,大家更习惯在网页端打开腾讯文档完成内容编辑。在这样的办公场景上,「腾讯文档」小程序应该更像是暂时的、弥补的替代工具。用户更习惯于在网页端使用协作应用,在这样的前提下,在企业微信利用小程序进行协同办公是一件蛮挑战用户使用习惯的事。小游戏并不适合企业微信的工作属性,而电商和生活类的小程序在企业微信也没有得到最适合的场景。想来想去,也就工具协作类小程序一马当先。但工具类小程序提供的服务与企业微信这个平台提供的服务也有部分的重合。如何比企业微信做的更好,更被用户所知,也是工具类小程序开发者要面临的挑战。但无论如何,企业微信拥抱小程序确实为部分小程序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比如微信小程序在变现方面所面临的质疑有一部分可以在企业微信被解决。以专为企业微信开发的小程序「领签电子合同」为例,这个小程序可以进行收费,其对企业开放了 60 天免费使用的福利。企业的用户习惯形成后,「领签电子合同」就会按照合同份数进行收费。To B 的变现模式和 To C 全然不同,企业微信和微信为小程序提供的能力应该也是有差异性的。小程序靠着砍价、拼团、红包的模式在微信的大红大火在企业微信基本很难复现。毕竟对于办公应用的使用者来说,能否提供稳定而高效的企业服务才是他们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