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勋,1840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乡村私塾先生的家中。 一次张振勋父亲和他聊天,他对父亲说:“我想学做生意。”正在这时,村里有个姓黄的南洋华侨回乡探亲,见灾荒严重,就慷慨地拿出钱来,送给同村每户人家一斗白米。 张振勋很羡慕,就找到这位华侨打听,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挣钱。姓黄的华侨见他身强力壮,手脚勤快,便表示愿意带他到南洋去谋生。张振勋回家说服了父母,就随着姓黄的华侨,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亚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帆船。 到了印度尼西亚巴城,张振勋在一个福建华侨开设的纸行当上了佣工。他深知这工作的来之不易,所以只要是老板吩咐的事,都认真踏实地去干好。纸行的陈老板因此很看重他,把全店银钱进出和账务管理都托付给他,张振勋也没辜负老板的信任,努力搞好经营,当年纸行就获得了5万荷兰盾的利润。 陈老板还把自己的独生女儿陈兰香也嫁给了张振勋。陈老板临终之时把身后的事情,都托付给了张振勋。安葬了老人以后,张振勋仔细观察、研究了巴城的商业状况,发展前景最好的是酒行。所以他和妻子商量后,就开了酒行。 张振勋在接待顾客时很注意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结交各方面的朋友。连当地的最高长官、荷兰人亨利都成了他的朋友。承办酒税和典当捐务,利润很大,他又通过亨利的关系,把这种业务逐渐扩大到其它城市和别的商品中。 1866年,新的创业机会降临了,当地政府为了开发附近的岛屿,号召华侨投资进行垦殖。张振勋亲自前往同为荷兰殖民地的葛罗巴埠,创办了一个裕和垦殖公司,雇佣了一批华侨工人,开垦出一片荒地,种植椰子、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并在田间套种杂粮。 经过几年的努力,丛林沼泽变成了肥沃的田园。由于他一贯重视信誉,因此营业状况一直很好。同时,他还包办了荷兰驻军以及劳工的伙食,并且兼办建筑修缮工程,他在华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事业也越办越大。 为了加速垦荒,他一面招收当地的华工,一面写信回家乡,召唤乡亲们来南洋参加开发,并先后又开办了裕应、笠旺、万裕应三家垦殖公司。1875年,张振勋又去苏门答腊经营垦荒事业,开办了亚齐垦殖公司,先后办起了橡胶园、茶园、鱼池和银行,成为资财累累的“苏岛富翁”。同时,他还把大量盈利投资于其它行业。 到19世纪90年代,张氏企业的经营范围已包括农、矿、商、运输各业,分支机构遍布南洋各地。而张振勋在企业最鼎盛期间,全部海外资产约合白银7000万两。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