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还算优裕的吴兰英办起了针织厂,解决了100多名无业姐妹的就业问题,使她们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家庭的和睦。 吴兰英的老伴是搞安装工程的,女儿李霞是江苏地方戏曲剧院扬剧团的主要演员,家境虽不算非常富裕,但也是“小康之家”。 一段时间以来,吴兰英周围邻居小两口经常发生争吵,虽然在她的劝说下暂时化解了矛盾,可不几天,争吵又继续发生。她发现,矛盾的“导火索”是因赋闲在家的姐妹沉迷于“四方城”之中,于孩子和家务而不顾造成的。吴兰英想:如果能让姐妹们充实起来,并且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不就可以避免这些矛盾? 时年48岁的吴兰英萌生了创办企业、安置无业姐妹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厂房,购买了设备,招来了当地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办起了江都龙腾针织品厂。吴兰英说:“我没有考虑到办企业能够挣多少钱,只是想为无业的姐妹们有一份收入,让这些家庭和睦相处就满足了。” 由于在当地没有相关的生产企业,因此,生产技术成了盘桓在企业面前的难题。吴兰英只得找关系向外地的企业求援。技术问题慢慢地得到了解决,可接下来又遇到了设备问题。由于针织产品的种类繁多,一开始购买的几台设备根本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此时吴兰英又盲目地接下了一批外贸订单——7000多件精品羊毛衫在10天内交货。 本来技术力量就薄弱,现在又遇上设备问题,握在手中的订单变成了“烫手山芋”,如果不能按期交货,其损失对于初办企业的吴兰英来说将是“不可估量”。她再次求援——将外地一家企业的设备、人员一起“租”来了,熬过了几个不眠之夜,产品终于赶制出来。 尽管这笔订单亏本了,但问题总归得到了解决,终于可以舒展一下了。没想到一家答应帮忙的企业因工艺复杂又拒绝了。连续几天的奔波、连续几天的不眠之夜,本想放松一下的吴兰英陷入了绝望之中。吴兰英再也无法承受接连不断的打击了,自己这么大的年龄何必“自讨苦吃”、“自作自受”? 难道真的应该像别人所说的那样在家享清福?可当她看到工人们高涨的工作热情、想到昔日姐妹们赋闲在家引起家庭纠纷的场景,她又不忍放弃。“每当看到自己加工的产品运出厂门时,我的心中就有一种成就感,因为这意味着我的姐妹又多了一份劳动所得。”说到这里的时候,吴兰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 到2008年,江都龙腾针织品厂经过吴兰英几年来的苦心经营,已经发展到与海外几家企业集团挂钩,先后安置100多名无业姐妹就业。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