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中国香港女人,却在内地取得事业的辉煌。她把日本餐饮连锁品牌“味千拉面”引入中国,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661家店。 潘慰,1988年在内地读完高中后,跟随返港的父母回到香港半工半读。不过20出头,独立的潘慰就开始做自己的食品贸易,在内地走南闯北。 在从事10年食品贸易后,潘慰希望找到一个拥有大量现金流的行业。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潘慰吃到了味千拉面。让人喝了还想喝的骨头浓汤,令潘慰断定,这个生意有得做。 说干就干,1996年,味千拉面店在香港开业,生意火爆,当月便实现赢利。随后,潘慰将目光投向自己生活和工作过多年、市场更为广阔的内地。 1997年春节,在深圳世界之窗公园内,停放着两辆中型货车大小的大篷车,这便是潘慰的投石问路之计——推车叫卖,8天推车叫卖拉面,流水达到20多万元。 “市场调研”大获成功,潘慰坚定了在内地开设门店的信心。1997年,味千拉面内地店——深圳华强北路店开业,同样也在当月实现了赢利。此后,味千在内地步入平稳发展阶段,门店数量快速扩张。 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潘慰开始考虑上市融资以图发展。因不想用风投稀释股份,2007年伊始,味千控股有限公司凭借一己之力,展开登陆港股的进程。3月30日,味千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交易,成为内地登陆境外资本市场的连锁餐饮企业。据公开数据显示,味千拉面目前的市值为90亿港币。 回顾味千拉面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标准化操作是味千拉面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 潘慰曾自豪地说:“我们全国所有门店的100个菜品中,每一碗面条,每一份小料的分量、口味都一模一样。” 其实,早在上市前,味千拉面已有几十个门店,利润非常可观。潘慰“有些心理膨胀了”,一心一意要做一个特色餐厅。整整一年,潘慰来往日本学习、谈判,找人来筹划,但是,到末了是否建店的关键时刻,潘慰“如同猛然醒悟”一样,把这个构想放弃了。“为什么不去做自己懂的,较有能力把握的,而且最能赚钱的味千拉面,而去做另外一件未知的项目?” 据介绍,创业至今,味千拉面店面一直分为标准店、经济店和旗舰店三种,三种形式都是直营店模式。这种做法让外界非常费解,对连锁企业而言,开放加盟权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减少经营风险。但对于潘慰而言,开店就像一个长跑,开得快并不见得好。所以,在未来,她会保持这种步伐前进。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