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国内经济转型刚刚开始的时期,方振华从技工学校毕业了。在此之前,他被分配到了一家生产启动电磁铁的工厂,成为中国最后一批全民制工人中的一员。 但在当时,这并没有让他感到幸运。同时被招工的同学很多都在做行政或者销售,每天过得轻轻松松,收入却比辛苦干活的自己高上一大截,这种反差让他很是郁闷了一段时间。在工作了三年以后,他终于争取到了一个进修的机会,被厂里送到一所高级技工学校学习。 一年半以后,方振华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回到了原来的工厂。不过这并没有给他的处境带来多大的改变,工作了六年以后,方振华终于下定决心办理停薪留职,南下广东闯一番事业。 刚到广州时,事情发展得并不像方振华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时候他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找工作,但总是失败。到最终找到工作那天,身上只剩下45块钱。“我当时的打算是,如果还找不到工作,花完身上的钱就回家,继续上班。”谈起那段经历,方振华显得有些庆幸。 在广州的那家工厂,方振华厚实的技术功底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花了八个月时间,他一共为工厂改造了3台技术设备,这也让老板给了他在当时来说相当高的待遇。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安心,当一年后他辞职被挽留的时候,方振华告诉老板,自己不想在一家只适合养老的企业做下去。 后来,方振华来到当时还不被人们熟知的东莞。就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了脚轮生产行业,在一家生产脚轮的小工厂里一呆就是六年,熟悉了行业的所有流程。然后被另外一家企业请去当总经理,三年以后,那家年产值200万的企业被他做成了年出口额超过7000万元的大厂。这时候,方振华觉得自己开始创业的时候到了。 只做行业最大 当方振华在2002年把工厂建起来的时候,脚轮市场已经处于一个饱和的状态。从一开始,方振华就把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为内外资之间的空档,努力使产品的质量达到外资产品的水准,价格又处于比较中端的位置。这时候他做技术出身的优势终于显现出来,为了做好产品质量,他在产品设计之初就仔细地研究了欧洲几大脚轮生产企业的产品,把所有的结构件都拆分开,找出最优的设计再进行优化,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在技术水准上和欧洲同类产品相差无几,但价格却低了20%以上。 出人意料的是,第一年年终结算时,被方振华寄以厚望的产品却并没有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他的工厂亏损了10万元左右,他意识到原因出在自己没有市场份额上,销售基本靠拿着产品到处跑市场,但很多企业都已经有了固定的长期供货商,很难再改为使用他的产品。 方振华知道,必须赶紧找到打开市场的办法,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自己肯定可以凭借优势的产品逐步占领市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能尽快打开局面的话,工厂肯定撑不过下一年。这时他的目光被吸引到了垃圾桶使用的脚轮上,当时这种可移动的垃圾桶主要是国外特别是欧洲在使用,国内并没有多少企业注意到这块市场。 他开始试着和欧洲的几大垃圾桶生产商取得联系,这一次事情终于变得顺利起来。欧洲的垃圾桶生产商对他的产品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垃圾桶脚轮市场上他并没有遇到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很快他就接到了一批来自欧洲的订单。 从这时开始,方振华的工厂终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来自欧洲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连续五年,他的工厂每年的产值和利润至少都会翻一番。到2008年底时,方振华的工厂规模已经达到4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年产值超过1.5亿元。他的工厂只有不到200个工人,平均下来每个工人的年产值超过了75万元,远远超过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水平。而他的产品只是平时我们谁都不会在意的小脚轮——并且只是用于垃圾桶的脚轮。 谈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方振华说:“市场总是存在的,关键是定位准,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垄断市场。”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知识付费学习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